专家介绍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北街9号
电话:024-31138888
(全天候24小时)
024-31138848
(工作日8:00-16:00)
乘车路线:217、232、326、4351;
294、290、236、255、141地铁4号线黄寺路站D2出口(沈阳市肛肠医院)
新闻详细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防治知识
- 分类:护理团队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1-06-16 21:16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一、疫情概况 据世界卫生组织6月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近一时期在德国发生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暴发疫情,波及奥地利、捷克、丹麦、法国、卢森堡、荷兰、挪威、波兰、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国和美国等14个国家。共报告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病例2430余例,其中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病例670余例,死亡23例。 针对近期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暴发疫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日召开视频会议。与会专家认为,就目前情况分析,疫情传入我国风险较低,但仍需做好预防控制工作。 二、病原学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是大肠杆菌的一个亚型,EHEC分为157、26、111血清型,主要致病菌株为O157∶H7,可引起感染性腹泻,因能引起人类的出血性肠炎而得名。在1982年一次出血性结肠炎流行中被分离出。而在最近的暴发疫情中,德国专家惊讶地发现,此次疫情是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所致。据德国卫生部门调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是一种罕见血清型,此前未见致暴发报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传播力强、毒力大,但不耐热;70度几分钟就可以杀灭。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主要寄生在牛、羊等家畜和其它反刍动物体内。人类主要通过食用被人畜粪便污染的食物,如未经烹调或烹煮不彻底的肉馅制品或未经消毒的牛奶等被感染。受人畜粪便污染的水、蔬菜等农产品也可导致人的感染。食物制备不当,可导致该病菌的交叉污染。 三、流行特征 以往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病例,最高发病率出现在15岁以下的儿童,成人所占比例较低,而且男女比例大致相当。不过,此次疫情引发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的重症患者中,18岁以上的人高达87%,女性占68%。有研究表明,EHEC疫情感染速度快,“主攻”成年人。世界卫生组织说,“此次病症的暴发很不一般,发展速度快,受感染成年人数量高,而不是一般的高危人群比如小孩或老年人等”。 本次疫情大部分的感染者是住在德国—特别是住在北部城市汉堡市里或周边地区的居民,或者是近期曾前往该地的旅客,疫情爆发根源尚未明晰。有关本次疫情感染源的调查已找到新线索:调查人员发现吕贝克当地有17名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者5月中旬都到同一家餐馆用过餐。防疫部门专家已于2日到这家餐馆展开详细调查。调查人员顺藤摸瓜调查该餐馆的进货渠道或许能为找到感染源提供重要线索。 四、传播途径 患病或带菌动物往往是动物来源食品污染的根源。带菌动物在其活动范围内也可通过排泄的粪便污染当地的食物、草场、水源或其他水体及场所,造成交叉污染和感染,危害极大。 1、通过食物传播 ,是主要传播途径。动物来源的食物,如牛肉、鸡肉、牛奶、奶制品等是经食物传播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动物屠宰过程中这些食物更易受到寄生在动物肠道中的细菌污染。另外,其他食品,如蔬菜、水果等被污染也可造成爆发。食品污染可发生于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和储存等各个环节。食物引起传播的主要原因是加工时间不充分或温度不够高。 2、经水传播:除了饮用水受到污染可造成感染外,其他被污染的水体如游泳池、湖水及其他地表水等都可造成传播。 3、密切接触传播: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也可引起传播。通过密切接触的方式把细菌传染给与之密切接触的人。也可能出现医院内医务人员感染,并且得到了病原学上的支持。 五、发病机制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是大肠杆菌的一种,因其能产生志贺样毒素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细菌进入人体后主要侵犯小肠远端和结肠、肾脏、肺、脾脏和大脑。引起肠粘膜水肿、出血、液体蓄积、肠细胞水肿、坏死及肾脏、脾脏与大脑的病变;主要依靠产生的志贺样毒素、溶血素和对上皮细胞的粘附力引起人体的损害。感染到发病的潜伏期为3至8天,平均为3至4天。 六、临床表现 1、主要腹部绞痛和腹泻:一些病例为血便样腹泻。多数病人10天内康复,少数病人特别是幼儿和老年人,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以急性肾功能衰竭、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为特点的溶血尿毒综合症。 临床表现 2、出血性肠炎: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中较为常见。典型表现为右下腹剧烈疼痛、腹泻,早期可为水样便,接着表现类似下消化道出血的鲜血便或鲜血样便,量中等。常伴低热或不发热。病程7~10d,有时可延长达12d。 3、部份患者感染后1周发生溶血性尿毒症征群。乙状结肠镜检查见肠粘膜充血、水肿、肠壁张力低下。钡灌肠X线检查可见升结肠、横结肠粘膜下水肿。 4、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主要表现为急性肾衰、血小板减少症和微血管异常溶血性贫血。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为血尿、少尿、无尿、皮下粘膜出血等、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该病主要影响儿童,但也影响其他人。它源于感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据估计,在受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的患者中,多达10%的患者患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死亡率可高达5%。 5、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临床特点上与肾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很像,而神经系统症状及发热更明显。病情发展迅速,90天内有70%的病人死亡。多数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具有5种症状,即发热、血小板减少症、微血管异常溶血性贫血、肾功能异常(血尿、蛋白尿、急性肾衰)和神经系统症状(头痛、轻瘫、昏迷、间歇性谵妄)。 七、治疗原则 支持疗法和慎重使用抗生素。饮食宜以流质、量少为主,避免在直肠及结肠中有过多粪便。 根据对患者临床资料的研究发现,出血性肠炎为一种自限性疾病,抗生素的使用并不能够缩短病程或住院时间,因而不主张使用抗生素。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可采用输入新鲜血浆、透析疗法、血小板减少疗法或用肝素、蛋白酶抑制剂抗凝等。 治疗这类疾病不宜使用抗生素。切忌使用氨基糖甙类等肾毒性抗菌药物。因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携带的志贺毒素是由噬菌体带入细菌内的,用抗生素会刺激噬菌体繁殖,从而分泌出更多毒素,更多的毒素与肾结合造成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可能性更大。 八、防控措施 1、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病例的监测,发现急性血样便腹泻、腹痛病例,或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等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临床表现的病例,应询问近期有无赴德国或其周边国家的旅行史。一旦发现有上述临床表现且有旅行史的患者,应立即报告当地疾控机构,并留取粪便及其他相关标本以备检测。 2、疾控机构在核实病例信息后,要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并开展实验室检测。如无相应检测试剂的,可送上级疾控机构检测。 防控措施 3、积极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各级医疗机构要切实做好病例医疗救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合理用药,切实预防出现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一旦出现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时,应及时组织专家会诊,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救治方案,提高救治成功率。 4、切实做好医院感染控制。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疫情多属食源性疾病暴发,一般无须对患者进行隔离。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易引起感染,因此,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切实做好患者及密切接触者的健康教育,要求其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手部卫生;要做好患者排泄物的消毒处理和环境卫生消毒工作,防止发生院内感染。 5、及时开展健康教育。各单位要切实做好相关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醒2011年4月以来有德国及其周边国家旅行史者,如出现急性血样便腹泻、腹泻后无尿或少尿等表现,应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旅行史;同时,结合夏季肠道传染病防治宣传,引导公众注意个人卫生,严把“病从口入”关。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防治知识
【概要描述】 一、疫情概况
据世界卫生组织6月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近一时期在德国发生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暴发疫情,波及奥地利、捷克、丹麦、法国、卢森堡、荷兰、挪威、波兰、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国和美国等14个国家。共报告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病例2430余例,其中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病例670余例,死亡23例。
针对近期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暴发疫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日召开视频会议。与会专家认为,就目前情况分析,疫情传入我国风险较低,但仍需做好预防控制工作。
二、病原学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是大肠杆菌的一个亚型,EHEC分为157、26、111血清型,主要致病菌株为O157∶H7,可引起感染性腹泻,因能引起人类的出血性肠炎而得名。在1982年一次出血性结肠炎流行中被分离出。而在最近的暴发疫情中,德国专家惊讶地发现,此次疫情是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所致。据德国卫生部门调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是一种罕见血清型,此前未见致暴发报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传播力强、毒力大,但不耐热;70度几分钟就可以杀灭。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主要寄生在牛、羊等家畜和其它反刍动物体内。人类主要通过食用被人畜粪便污染的食物,如未经烹调或烹煮不彻底的肉馅制品或未经消毒的牛奶等被感染。受人畜粪便污染的水、蔬菜等农产品也可导致人的感染。食物制备不当,可导致该病菌的交叉污染。
三、流行特征
以往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病例,最高发病率出现在15岁以下的儿童,成人所占比例较低,而且男女比例大致相当。不过,此次疫情引发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的重症患者中,18岁以上的人高达87%,女性占68%。有研究表明,EHEC疫情感染速度快,“主攻”成年人。世界卫生组织说,“此次病症的暴发很不一般,发展速度快,受感染成年人数量高,而不是一般的高危人群比如小孩或老年人等”。
本次疫情大部分的感染者是住在德国—特别是住在北部城市汉堡市里或周边地区的居民,或者是近期曾前往该地的旅客,疫情爆发根源尚未明晰。有关本次疫情感染源的调查已找到新线索:调查人员发现吕贝克当地有17名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者5月中旬都到同一家餐馆用过餐。防疫部门专家已于2日到这家餐馆展开详细调查。调查人员顺藤摸瓜调查该餐馆的进货渠道或许能为找到感染源提供重要线索。
四、传播途径
患病或带菌动物往往是动物来源食品污染的根源。带菌动物在其活动范围内也可通过排泄的粪便污染当地的食物、草场、水源或其他水体及场所,造成交叉污染和感染,危害极大。
1、通过食物传播 ,是主要传播途径。动物来源的食物,如牛肉、鸡肉、牛奶、奶制品等是经食物传播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动物屠宰过程中这些食物更易受到寄生在动物肠道中的细菌污染。另外,其他食品,如蔬菜、水果等被污染也可造成爆发。食品污染可发生于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和储存等各个环节。食物引起传播的主要原因是加工时间不充分或温度不够高。
2、经水传播:除了饮用水受到污染可造成感染外,其他被污染的水体如游泳池、湖水及其他地表水等都可造成传播。
3、密切接触传播: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也可引起传播。通过密切接触的方式把细菌传染给与之密切接触的人。也可能出现医院内医务人员感染,并且得到了病原学上的支持。
五、发病机制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是大肠杆菌的一种,因其能产生志贺样毒素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细菌进入人体后主要侵犯小肠远端和结肠、肾脏、肺、脾脏和大脑。引起肠粘膜水肿、出血、液体蓄积、肠细胞水肿、坏死及肾脏、脾脏与大脑的病变;主要依靠产生的志贺样毒素、溶血素和对上皮细胞的粘附力引起人体的损害。感染到发病的潜伏期为3至8天,平均为3至4天。
六、临床表现
1、主要腹部绞痛和腹泻:一些病例为血便样腹泻。多数病人10天内康复,少数病人特别是幼儿和老年人,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以急性肾功能衰竭、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为特点的溶血尿毒综合症。
临床表现
2、出血性肠炎: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中较为常见。典型表现为右下腹剧烈疼痛、腹泻,早期可为水样便,接着表现类似下消化道出血的鲜血便或鲜血样便,量中等。常伴低热或不发热。病程7~10d,有时可延长达12d。
3、部份患者感染后1周发生溶血性尿毒症征群。乙状结肠镜检查见肠粘膜充血、水肿、肠壁张力低下。钡灌肠X线检查可见升结肠、横结肠粘膜下水肿。
4、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主要表现为急性肾衰、血小板减少症和微血管异常溶血性贫血。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为血尿、少尿、无尿、皮下粘膜出血等、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该病主要影响儿童,但也影响其他人。它源于感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据估计,在受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的患者中,多达10%的患者患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死亡率可高达5%。
5、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临床特点上与肾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很像,而神经系统症状及发热更明显。病情发展迅速,90天内有70%的病人死亡。多数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具有5种症状,即发热、血小板减少症、微血管异常溶血性贫血、肾功能异常(血尿、蛋白尿、急性肾衰)和神经系统症状(头痛、轻瘫、昏迷、间歇性谵妄)。
七、治疗原则
支持疗法和慎重使用抗生素。饮食宜以流质、量少为主,避免在直肠及结肠中有过多粪便。 根据对患者临床资料的研究发现,出血性肠炎为一种自限性疾病,抗生素的使用并不能够缩短病程或住院时间,因而不主张使用抗生素。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可采用输入新鲜血浆、透析疗法、血小板减少疗法或用肝素、蛋白酶抑制剂抗凝等。
治疗这类疾病不宜使用抗生素。切忌使用氨基糖甙类等肾毒性抗菌药物。因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携带的志贺毒素是由噬菌体带入细菌内的,用抗生素会刺激噬菌体繁殖,从而分泌出更多毒素,更多的毒素与肾结合造成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可能性更大。
八、防控措施
1、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病例的监测,发现急性血样便腹泻、腹痛病例,或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等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临床表现的病例,应询问近期有无赴德国或其周边国家的旅行史。一旦发现有上述临床表现且有旅行史的患者,应立即报告当地疾控机构,并留取粪便及其他相关标本以备检测。
2、疾控机构在核实病例信息后,要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并开展实验室检测。如无相应检测试剂的,可送上级疾控机构检测。
防控措施
3、积极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各级医疗机构要切实做好病例医疗救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合理用药,切实预防出现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一旦出现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时,应及时组织专家会诊,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救治方案,提高救治成功率。
4、切实做好医院感染控制。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疫情多属食源性疾病暴发,一般无须对患者进行隔离。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易引起感染,因此,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切实做好患者及密切接触者的健康教育,要求其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手部卫生;要做好患者排泄物的消毒处理和环境卫生消毒工作,防止发生院内感染。
5、及时开展健康教育。各单位要切实做好相关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醒2011年4月以来有德国及其周边国家旅行史者,如出现急性血样便腹泻、腹泻后无尿或少尿等表现,应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旅行史;同时,结合夏季肠道传染病防治宣传,引导公众注意个人卫生,严把“病从口入”关。
- 分类:护理团队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1-06-16 21:16
- 访问量:
一、疫情概况
据世界卫生组织6月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近一时期在德国发生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暴发疫情,波及奥地利、捷克、丹麦、法国、卢森堡、荷兰、挪威、波兰、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国和美国等14个国家。共报告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病例2430余例,其中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病例670余例,死亡23例。
针对近期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暴发疫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日召开视频会议。与会专家认为,就目前情况分析,疫情传入我国风险较低,但仍需做好预防控制工作。
二、病原学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是大肠杆菌的一个亚型,EHEC分为157、26、111血清型,主要致病菌株为O157∶H7,可引起感染性腹泻,因能引起人类的出血性肠炎而得名。在1982年一次出血性结肠炎流行中被分离出。而在最近的暴发疫情中,德国专家惊讶地发现,此次疫情是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所致。据德国卫生部门调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是一种罕见血清型,此前未见致暴发报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传播力强、毒力大,但不耐热;70度几分钟就可以杀灭。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主要寄生在牛、羊等家畜和其它反刍动物体内。人类主要通过食用被人畜粪便污染的食物,如未经烹调或烹煮不彻底的肉馅制品或未经消毒的牛奶等被感染。受人畜粪便污染的水、蔬菜等农产品也可导致人的感染。食物制备不当,可导致该病菌的交叉污染。
三、流行特征
以往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病例,最高发病率出现在15岁以下的儿童,成人所占比例较低,而且男女比例大致相当。不过,此次疫情引发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的重症患者中,18岁以上的人高达87%,女性占68%。有研究表明,EHEC疫情感染速度快,“主攻”成年人。世界卫生组织说,“此次病症的暴发很不一般,发展速度快,受感染成年人数量高,而不是一般的高危人群比如小孩或老年人等”。
本次疫情大部分的感染者是住在德国—特别是住在北部城市汉堡市里或周边地区的居民,或者是近期曾前往该地的旅客,疫情爆发根源尚未明晰。有关本次疫情感染源的调查已找到新线索:调查人员发现吕贝克当地有17名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者5月中旬都到同一家餐馆用过餐。防疫部门专家已于2日到这家餐馆展开详细调查。调查人员顺藤摸瓜调查该餐馆的进货渠道或许能为找到感染源提供重要线索。
四、传播途径
患病或带菌动物往往是动物来源食品污染的根源。带菌动物在其活动范围内也可通过排泄的粪便污染当地的食物、草场、水源或其他水体及场所,造成交叉污染和感染,危害极大。
1、通过食物传播 ,是主要传播途径。动物来源的食物,如牛肉、鸡肉、牛奶、奶制品等是经食物传播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动物屠宰过程中这些食物更易受到寄生在动物肠道中的细菌污染。另外,其他食品,如蔬菜、水果等被污染也可造成爆发。食品污染可发生于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和储存等各个环节。食物引起传播的主要原因是加工时间不充分或温度不够高。
2、经水传播:除了饮用水受到污染可造成感染外,其他被污染的水体如游泳池、湖水及其他地表水等都可造成传播。
3、密切接触传播: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也可引起传播。通过密切接触的方式把细菌传染给与之密切接触的人。也可能出现医院内医务人员感染,并且得到了病原学上的支持。
五、发病机制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是大肠杆菌的一种,因其能产生志贺样毒素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细菌进入人体后主要侵犯小肠远端和结肠、肾脏、肺、脾脏和大脑。引起肠粘膜水肿、出血、液体蓄积、肠细胞水肿、坏死及肾脏、脾脏与大脑的病变;主要依靠产生的志贺样毒素、溶血素和对上皮细胞的粘附力引起人体的损害。感染到发病的潜伏期为3至8天,平均为3至4天。
六、临床表现
1、主要腹部绞痛和腹泻:一些病例为血便样腹泻。多数病人10天内康复,少数病人特别是幼儿和老年人,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以急性肾功能衰竭、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为特点的溶血尿毒综合症。
临床表现
2、出血性肠炎: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中较为常见。典型表现为右下腹剧烈疼痛、腹泻,早期可为水样便,接着表现类似下消化道出血的鲜血便或鲜血样便,量中等。常伴低热或不发热。病程7~10d,有时可延长达12d。
3、部份患者感染后1周发生溶血性尿毒症征群。乙状结肠镜检查见肠粘膜充血、水肿、肠壁张力低下。钡灌肠X线检查可见升结肠、横结肠粘膜下水肿。
4、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主要表现为急性肾衰、血小板减少症和微血管异常溶血性贫血。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为血尿、少尿、无尿、皮下粘膜出血等、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该病主要影响儿童,但也影响其他人。它源于感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据估计,在受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的患者中,多达10%的患者患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死亡率可高达5%。
5、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临床特点上与肾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很像,而神经系统症状及发热更明显。病情发展迅速,90天内有70%的病人死亡。多数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具有5种症状,即发热、血小板减少症、微血管异常溶血性贫血、肾功能异常(血尿、蛋白尿、急性肾衰)和神经系统症状(头痛、轻瘫、昏迷、间歇性谵妄)。
七、治疗原则
支持疗法和慎重使用抗生素。饮食宜以流质、量少为主,避免在直肠及结肠中有过多粪便。 根据对患者临床资料的研究发现,出血性肠炎为一种自限性疾病,抗生素的使用并不能够缩短病程或住院时间,因而不主张使用抗生素。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可采用输入新鲜血浆、透析疗法、血小板减少疗法或用肝素、蛋白酶抑制剂抗凝等。
治疗这类疾病不宜使用抗生素。切忌使用氨基糖甙类等肾毒性抗菌药物。因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携带的志贺毒素是由噬菌体带入细菌内的,用抗生素会刺激噬菌体繁殖,从而分泌出更多毒素,更多的毒素与肾结合造成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可能性更大。
八、防控措施
1、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病例的监测,发现急性血样便腹泻、腹痛病例,或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等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临床表现的病例,应询问近期有无赴德国或其周边国家的旅行史。一旦发现有上述临床表现且有旅行史的患者,应立即报告当地疾控机构,并留取粪便及其他相关标本以备检测。
2、疾控机构在核实病例信息后,要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并开展实验室检测。如无相应检测试剂的,可送上级疾控机构检测。
防控措施
3、积极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各级医疗机构要切实做好病例医疗救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合理用药,切实预防出现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一旦出现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时,应及时组织专家会诊,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救治方案,提高救治成功率。
4、切实做好医院感染控制。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疫情多属食源性疾病暴发,一般无须对患者进行隔离。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易引起感染,因此,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切实做好患者及密切接触者的健康教育,要求其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手部卫生;要做好患者排泄物的消毒处理和环境卫生消毒工作,防止发生院内感染。
5、及时开展健康教育。各单位要切实做好相关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醒2011年4月以来有德国及其周边国家旅行史者,如出现急性血样便腹泻、腹泻后无尿或少尿等表现,应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旅行史;同时,结合夏季肠道传染病防治宣传,引导公众注意个人卫生,严把“病从口入”关。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版权所有:沈阳市肛肠医院 沈阳市胃肠肛门病医院 沈阳市中西医结合肛肠医院 医院主要职能:胃肠肛门病的诊治
营商部门负责人和办公地点:营商办 电话:024-31138860 医院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北街9号
咨询电话:024-31138888
http://www.sygcyy.cn 辽ICP备14014321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