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这是描述信息

结直肠癌筛查

风险评估问卷

新闻分类

科室设置

专家介绍

副主任医师 岳滨
岳 滨,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辽宁省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曾于中山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进修专研,从事肛肠临床外科专业10余年,10余年间主刀各类肛肠病手术3000余例学术兼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 委 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肛肠病学专家 委 员擅长各类肛肠病的诊断与治疗,能够熟练掌握HAL、TST、RPH、LIFT等新技术,尤其对肛周疾病
主任医师 张春阳
张春阳 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 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 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16年,能够熟练操作电子大肠镜,掌握大肠息肉的高频电凝电切术、内镜黏膜切除术(EMR)等治疗技术,对大肠息肉、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胃肠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较丰富的经验,对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较深的研究。学术兼职:现任辽宁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任医师 从景哲
从景哲 主任医师 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 医学硕士 现任沈阳市肛肠医院放射科副主任从事临床医学影像诊断及研究;主要是普通放射诊断、CT及MRI等医学影像诊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通过全面、精确的诊断明确腹部病变,尤其是肿瘤及其TNM分期,对CT诊断结肠病变研究颇深,明确诊断排便障碍的性质及原因以及肺部和头部病变。曾参与省级科研基金项目一项,沈阳市科研课题一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学...
主治医师 何磊
何 磊 硕士学位 主治医师 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从事便秘、排便障碍、大便失禁、直肠前突、直肠粘膜脱垂、盆底痛等疾病的临床诊疗与研究。多年来致力于采用中医中药、针灸等中医治法联合药物治疗功能性便秘、功能性大便失禁等疾病。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强调整体与个体化原则,积累丰富临床经验。曾被授予沈阳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已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学习经历:2010年南京市中医院(全国...

联系我们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北街9号

电话:024-31138888
   (全天候24小时)

   024-31138848
   (工作日8:00-16:00)

乘车路线:217、232、326、4351;

     294、290、236、255、141

img

新闻详细

联合国糖尿病日|如何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及糖尿病患者保健

  • 分类:健康中国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8-11-14 16:25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联合国糖尿病日前身是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 WDD),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于1991年共同发起的,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联合国糖尿病日之际,沈阳市卫生计生委旗下《健康沈阳》头条号编辑部组织市属医疗机构专家撰写科普文章,开展联合国糖尿病日科普活动。本篇《如何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及糖尿病患者保健》,作者为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沈阳市老年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张峻。 谈到如何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我们就不得不先要了解一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主要是因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絮乱而影响正常生理活动的一种疾病。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呢?   易发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有:   年龄≥40岁;   有糖酵解受损病史;   超重(BMI≥24Kg/m2)或肥胖(BMI≥28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静坐生活方式;   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   高血压(血压≥140/90mmHg);   血脂异常(HDL-C≤0.91mmol/L(≤35md/dl)及TG≥2.22mmol/L(≥200mg/d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   长期接受抗精神疾病药物或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   根据以上糖尿病发病机制、病因及高危因素,我们可以对自己或者家属做一个简单的判断,我们是不是属于糖尿病的易发人群,这些高危因素也提示我们,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肯定是离不开健康自律的生活方式的,而其中控制饮食适量运动肯定是有助于我们远离糖尿病的。   在糖尿病发病早期,绝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如:饥饿、皮肤瘙痒、尤其是女性外阴瘙痒或泌尿系感染、不明原因的双眼视力减退、视物模糊、容易疲倦等。以上症状若不加以注意,随着病情发展将会出现“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即多饮(易口渴)、多尿、多食和消瘦(体重下降)。当出现这些症状时我们应该有所警觉,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糖尿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如果您得了糖尿病,请不要恐慌,虽然限于目前医学水平,糖尿病仍是一种不可根治的疾病,需终生治疗,但糖尿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高血糖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升高的血糖数值,而是长期高糖或者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身体多脏器的损伤严重从而影响生活质量。面对这样一个慢性杀手,长期自我综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就包括以糖尿病教育为核心,进行饮食调整、合理运动、药物治疗及自我检测,从而达到良好的血糖、血脂、血压方面的代谢控制,延缓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信大家在以往在很多渠道能够看到糖尿病饮食运动等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今天对大家自我日常护理方面易忽视的一些小细节做一些分享提示。   一是良好的心态很重要。   要正确对待糖尿病,要认识到目前糖尿病还不能根治,只能做到有效控制;要做好与糖尿病长期和平共处的准备,保持开朗平静的心态,养成健康有益的生活习惯。   二是牙齿护理。   高血糖会增加牙龈病变的危险性,常见的有齿下垢石、口腔炎症、牙齿容易松动脱落、口腔粘膜病变等。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保护口腔:   1.勤刷牙,每天至少刷牙两次(睡前和早起后);   2.用软毛牙刷,让刷毛与牙龈倾斜45度角,动作轻柔;   3.每餐后应漱口,盐开水可防止□腔内细菌生长;   4.3-4个月更换牙刷;   5.3-6个月定期□腔检查;   6.每两年请牙科医生拍一次□腔X光片,检查颚骨是否有损伤,并告知牙医糖尿病病史。   发生以下情况,请与牙科医生联系:刷牙或吃东西时牙龈出血;牙龈发红、肿胀或发软;牙龈与牙齿分离;牙龈与牙齿之间出现浓液;持续的□臭或□味不正常。 三是足部护理。   糖尿病足,俗称“烂脚”,主要是与糖尿病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 (或)深层组织破坏。由于其后果是导致病人致残致死,因此是最可怕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   1.每天温水(38° C以下)洗脚10-20分钟,用柔软的毛巾擦干   2.要选择保暖、轻柔、透气、合脚的鞋袜,足趾能完全伸直且可稍活动为宜   3.趾甲不要留的过长,不宜修剪太短,最好直着修剪,避免边上 修剪过深   4.夏季不要光脚走路,不要光脚穿鞋;冬季脚部不要直接接触热源   5.经常观察皮肤有无破损、裂口、脚气、水泡、鸡眼等,积极做好以上预防措施   6.每半年至一年,到正规医院进行下肢血管、神经专项检查   特别提醒:如果发生鸡眼、水泡等,要及时到医院请相关医生处理;不要擅自处理,以防感染。   预防和应对低血糖   低血糖先兆症状:出虚汗、乏力、饥饿感、头晕、心慌、心跳加快、颤抖、 视力模糊、情绪不稳定、神志不清等。   1、立即食用15-20克碳水化合物类的食品,如:葡萄糖片4片、果汁约半杯、脱脂牛奶1杯、粗面饼干3块、糖果2-3块、 蜂蜜一汤匙,等等。   2、10-15分钟后,若症状还未明显改善,可再补充进食。情况严重者,神志不清甚至突发昏迷,应立即送往医院。   时刻预防低血糖,定时定量进餐;遵医嘱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者胰岛素;若运动时间超过1小时要及时加餐;不要饮酒,如果必须饮酒,应先吃适量主食;肝肾功能不全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发生血糖波动过大时,及时就医。   对于糖尿病这样的慢性的进展性疾病,患者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尤为重要,希望每位糖友们都能成为自我管理的专家,一起携手抗击糖尿病。

联合国糖尿病日|如何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及糖尿病患者保健

【概要描述】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联合国糖尿病日前身是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 WDD),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于1991年共同发起的,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联合国糖尿病日之际,沈阳市卫生计生委旗下《健康沈阳》头条号编辑部组织市属医疗机构专家撰写科普文章,开展联合国糖尿病日科普活动。本篇《如何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及糖尿病患者保健》,作者为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沈阳市老年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张峻。



谈到如何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我们就不得不先要了解一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主要是因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絮乱而影响正常生理活动的一种疾病。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呢?
 
易发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有:
 
年龄≥40岁;
 
有糖酵解受损病史;
 
超重(BMI≥24Kg/m2)或肥胖(BMI≥28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静坐生活方式;
 
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
 
高血压(血压≥140/90mmHg);
 
血脂异常(HDL-C≤0.91mmol/L(≤35md/dl)及TG≥2.22mmol/L(≥200mg/d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
 
长期接受抗精神疾病药物或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
 
根据以上糖尿病发病机制、病因及高危因素,我们可以对自己或者家属做一个简单的判断,我们是不是属于糖尿病的易发人群,这些高危因素也提示我们,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肯定是离不开健康自律的生活方式的,而其中控制饮食适量运动肯定是有助于我们远离糖尿病的。
 
在糖尿病发病早期,绝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如:饥饿、皮肤瘙痒、尤其是女性外阴瘙痒或泌尿系感染、不明原因的双眼视力减退、视物模糊、容易疲倦等。以上症状若不加以注意,随着病情发展将会出现“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即多饮(易口渴)、多尿、多食和消瘦(体重下降)。当出现这些症状时我们应该有所警觉,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糖尿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如果您得了糖尿病,请不要恐慌,虽然限于目前医学水平,糖尿病仍是一种不可根治的疾病,需终生治疗,但糖尿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高血糖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升高的血糖数值,而是长期高糖或者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身体多脏器的损伤严重从而影响生活质量。面对这样一个慢性杀手,长期自我综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就包括以糖尿病教育为核心,进行饮食调整、合理运动、药物治疗及自我检测,从而达到良好的血糖、血脂、血压方面的代谢控制,延缓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信大家在以往在很多渠道能够看到糖尿病饮食运动等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今天对大家自我日常护理方面易忽视的一些小细节做一些分享提示。
 
一是良好的心态很重要。
 
要正确对待糖尿病,要认识到目前糖尿病还不能根治,只能做到有效控制;要做好与糖尿病长期和平共处的准备,保持开朗平静的心态,养成健康有益的生活习惯。
 
二是牙齿护理。
 
高血糖会增加牙龈病变的危险性,常见的有齿下垢石、口腔炎症、牙齿容易松动脱落、口腔粘膜病变等。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保护口腔:
 
1.勤刷牙,每天至少刷牙两次(睡前和早起后);
 
2.用软毛牙刷,让刷毛与牙龈倾斜45度角,动作轻柔;
 
3.每餐后应漱口,盐开水可防止□腔内细菌生长;
 
4.3-4个月更换牙刷;
 
5.3-6个月定期□腔检查;
 
6.每两年请牙科医生拍一次□腔X光片,检查颚骨是否有损伤,并告知牙医糖尿病病史。
 
发生以下情况,请与牙科医生联系:刷牙或吃东西时牙龈出血;牙龈发红、肿胀或发软;牙龈与牙齿分离;牙龈与牙齿之间出现浓液;持续的□臭或□味不正常。



三是足部护理。
 
糖尿病足,俗称“烂脚”,主要是与糖尿病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 (或)深层组织破坏。由于其后果是导致病人致残致死,因此是最可怕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
 
1.每天温水(38° C以下)洗脚10-20分钟,用柔软的毛巾擦干
 
2.要选择保暖、轻柔、透气、合脚的鞋袜,足趾能完全伸直且可稍活动为宜
 
3.趾甲不要留的过长,不宜修剪太短,最好直着修剪,避免边上 修剪过深
 
4.夏季不要光脚走路,不要光脚穿鞋;冬季脚部不要直接接触热源
 
5.经常观察皮肤有无破损、裂口、脚气、水泡、鸡眼等,积极做好以上预防措施
 
6.每半年至一年,到正规医院进行下肢血管、神经专项检查
 
特别提醒:如果发生鸡眼、水泡等,要及时到医院请相关医生处理;不要擅自处理,以防感染。
 
预防和应对低血糖
 
低血糖先兆症状:出虚汗、乏力、饥饿感、头晕、心慌、心跳加快、颤抖、 视力模糊、情绪不稳定、神志不清等。
 
1、立即食用15-20克碳水化合物类的食品,如:葡萄糖片4片、果汁约半杯、脱脂牛奶1杯、粗面饼干3块、糖果2-3块、 蜂蜜一汤匙,等等。
 
2、10-15分钟后,若症状还未明显改善,可再补充进食。情况严重者,神志不清甚至突发昏迷,应立即送往医院。
 
时刻预防低血糖,定时定量进餐;遵医嘱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者胰岛素;若运动时间超过1小时要及时加餐;不要饮酒,如果必须饮酒,应先吃适量主食;肝肾功能不全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发生血糖波动过大时,及时就医。
 
对于糖尿病这样的慢性的进展性疾病,患者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尤为重要,希望每位糖友们都能成为自我管理的专家,一起携手抗击糖尿病。

  • 分类:健康中国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8-11-14 16:25
  • 访问量:
详情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联合国糖尿病日前身是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 WDD),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于1991年共同发起的,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联合国糖尿病日之际,沈阳市卫生计生委旗下《健康沈阳》头条号编辑部组织市属医疗机构专家撰写科普文章,开展联合国糖尿病日科普活动。本篇《如何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及糖尿病患者保健》,作者为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沈阳市老年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张峻。

谈到如何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我们就不得不先要了解一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主要是因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絮乱而影响正常生理活动的一种疾病。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呢?
 
易发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有:
 
年龄≥40岁;
 
有糖酵解受损病史;
 
超重(BMI≥24Kg/m2)或肥胖(BMI≥28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静坐生活方式;
 
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
 
高血压(血压≥140/90mmHg);
 
血脂异常(HDL-C≤0.91mmol/L(≤35md/dl)及TG≥2.22mmol/L(≥200mg/d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
 
长期接受抗精神疾病药物或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
 
根据以上糖尿病发病机制、病因及高危因素,我们可以对自己或者家属做一个简单的判断,我们是不是属于糖尿病的易发人群,这些高危因素也提示我们,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肯定是离不开健康自律的生活方式的,而其中控制饮食适量运动肯定是有助于我们远离糖尿病的。
 
在糖尿病发病早期,绝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如:饥饿、皮肤瘙痒、尤其是女性外阴瘙痒或泌尿系感染、不明原因的双眼视力减退、视物模糊、容易疲倦等。以上症状若不加以注意,随着病情发展将会出现“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即多饮(易口渴)、多尿、多食和消瘦(体重下降)。当出现这些症状时我们应该有所警觉,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糖尿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如果您得了糖尿病,请不要恐慌,虽然限于目前医学水平,糖尿病仍是一种不可根治的疾病,需终生治疗,但糖尿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高血糖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升高的血糖数值,而是长期高糖或者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身体多脏器的损伤严重从而影响生活质量。面对这样一个慢性杀手,长期自我综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就包括以糖尿病教育为核心,进行饮食调整、合理运动、药物治疗及自我检测,从而达到良好的血糖、血脂、血压方面的代谢控制,延缓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信大家在以往在很多渠道能够看到糖尿病饮食运动等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今天对大家自我日常护理方面易忽视的一些小细节做一些分享提示。
 
一是良好的心态很重要。
 
要正确对待糖尿病,要认识到目前糖尿病还不能根治,只能做到有效控制;要做好与糖尿病长期和平共处的准备,保持开朗平静的心态,养成健康有益的生活习惯。
 
二是牙齿护理。

 
高血糖会增加牙龈病变的危险性,常见的有齿下垢石、口腔炎症、牙齿容易松动脱落、口腔粘膜病变等。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保护口腔:
 
1.勤刷牙,每天至少刷牙两次(睡前和早起后);
 
2.用软毛牙刷,让刷毛与牙龈倾斜45度角,动作轻柔;
 
3.每餐后应漱口,盐开水可防止□腔内细菌生长;
 
4.3-4个月更换牙刷;
 
5.3-6个月定期□腔检查;
 
6.每两年请牙科医生拍一次□腔X光片,检查颚骨是否有损伤,并告知牙医糖尿病病史。
 
发生以下情况,请与牙科医生联系:刷牙或吃东西时牙龈出血;牙龈发红、肿胀或发软;牙龈与牙齿分离;牙龈与牙齿之间出现浓液;持续的□臭或□味不正常。

三是足部护理。
 
糖尿病足,俗称“烂脚”,主要是与糖尿病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 (或)深层组织破坏。由于其后果是导致病人致残致死,因此是最可怕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
 
1.每天温水(38° C以下)洗脚10-20分钟,用柔软的毛巾擦干
 
2.要选择保暖、轻柔、透气、合脚的鞋袜,足趾能完全伸直且可稍活动为宜
 
3.趾甲不要留的过长,不宜修剪太短,最好直着修剪,避免边上 修剪过深
 
4.夏季不要光脚走路,不要光脚穿鞋;冬季脚部不要直接接触热源
 
5.经常观察皮肤有无破损、裂口、脚气、水泡、鸡眼等,积极做好以上预防措施
 
6.每半年至一年,到正规医院进行下肢血管、神经专项检查
 
特别提醒:如果发生鸡眼、水泡等,要及时到医院请相关医生处理;不要擅自处理,以防感染。
 
预防和应对低血糖
 
低血糖先兆症状:出虚汗、乏力、饥饿感、头晕、心慌、心跳加快、颤抖、 视力模糊、情绪不稳定、神志不清等。
 
1、立即食用15-20克碳水化合物类的食品,如:葡萄糖片4片、果汁约半杯、脱脂牛奶1杯、粗面饼干3块、糖果2-3块、 蜂蜜一汤匙,等等。
 
2、10-15分钟后,若症状还未明显改善,可再补充进食。情况严重者,神志不清甚至突发昏迷,应立即送往医院。
 
时刻预防低血糖,定时定量进餐;遵医嘱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者胰岛素;若运动时间超过1小时要及时加餐;不要饮酒,如果必须饮酒,应先吃适量主食;肝肾功能不全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发生血糖波动过大时,及时就医。
 
对于糖尿病这样的慢性的进展性疾病,患者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尤为重要,希望每位糖友们都能成为自我管理的专家,一起携手抗击糖尿病。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版权所有:沈阳市肛肠医院  沈阳市胃肠肛门病医院  沈阳市中西医结合肛肠医院   医院主要职能:胃肠肛门病的诊治  
营商部门负责人和办公地点:院办  电话:024-31138866    
医院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北街9号   电话:024-31138848(工作日8:00-16:00),024-31138888(24小时)
院务公开投诉电话:024-31138888 024-31138856(24小时)
http://www.sygcyy.cn       辽ICP备14014321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