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这是描述信息

结直肠癌筛查

风险评估问卷

新闻分类

科室设置

专家介绍

副主任医师 岳滨
岳 滨,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辽宁省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曾于中山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进修专研,从事肛肠临床外科专业10余年,10余年间主刀各类肛肠病手术3000余例学术兼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 委 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肛肠病学专家 委 员擅长各类肛肠病的诊断与治疗,能够熟练掌握HAL、TST、RPH、LIFT等新技术,尤其对肛周疾病
主任医师 张春阳
张春阳 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 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 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16年,能够熟练操作电子大肠镜,掌握大肠息肉的高频电凝电切术、内镜黏膜切除术(EMR)等治疗技术,对大肠息肉、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胃肠病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较丰富的经验,对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较深的研究。学术兼职:现任辽宁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副主任医师 宋宾
宋 宾 副主任医师 放射科副主任 从事放射诊断工作30多年,在综合医院13年工作经验,多次在中国医科大学、上海华海医院、广州中山六院进修学习。擅长胸部、消化道造影检查及诊断。对便秘及排便障碍影像诊断有自己的特长,并且在多年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副主任检验师 李克
李 克 副主任检验师 检验科主任 从事检验工作近30年。几十年的临床检验工作,在生化、血液、免疫学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独著论文5篇,被选为沈阳市检验分科学会委员。
主任医师 从景哲
从景哲 主任医师 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 医学硕士 现任沈阳市肛肠医院放射科副主任从事临床医学影像诊断及研究;主要是普通放射诊断、CT及MRI等医学影像诊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通过全面、精确的诊断明确腹部病变,尤其是肿瘤及其TNM分期,对CT诊断结肠病变研究颇深,明确诊断排便障碍的性质及原因以及肺部和头部病变。曾参与省级科研基金项目一项,沈阳市科研课题一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学...
主治医师 何磊
何 磊 硕士学位 主治医师 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从事便秘、排便障碍、大便失禁、直肠前突、直肠粘膜脱垂、盆底痛等疾病的临床诊疗与研究。多年来致力于采用中医中药、针灸等中医治法联合药物治疗功能性便秘、功能性大便失禁等疾病。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强调整体与个体化原则,积累丰富临床经验。曾被授予沈阳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已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学习经历:2010年南京市中医院(全国...

联系我们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北街9号

电话:024-31138888
   (全天候24小时)

   024-31138848
   (工作日8:00-16:00)

乘车路线:217、232、326、4351;

     294、290、236、255、141

img

新闻详细

妙不可言的提肛运动

  • 分类:健康中国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8-06-07 13:11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我国有关收缩肛门的保健方法,最早出现在马王堆出土的2300多年前的汉代古医书《天下至道谈》、《十问》等文献中,古称“翕州”,后又称为“撮谷道”,数千年来一直作为强身健体运动在民间流行。在我国明朝就已流行的“养生十六宜”中,提倡人们“谷道宜常撮”,又称“气宜常提”。这里的“谷道”即指肛门。中医学讲,中气宜升提,便是这个道理。   最出名的例子便是乾隆皇帝。清宫医案记载乾隆晚年身体相当健康,87岁时还能外出狩猎,临终前不久尚能读书写字。医学专家认为,乾隆长寿的原因之一是他常年坚持提肛锻炼。这个动作是乾隆皇帝最得意的养生功法。我国传统医学中所说的“回春术”,就包括提肛运动这项内容,提肛运动不需要多长时间,但功效却很显著。   具体的动作据明代冷谦《修龄要旨》所写:全身放松站立,双脚略弯曲(亦可采用端坐或平卧体位),调呼吸,聚口津,收腹提肛,缓缓吸气,吸气时收小腹、提肛,如忍大便状,屏气,同时以意念引提,升至脐腹;屏气至极,张口呼气,呼气时下落肛门,咽下口中津唾。一提一松伴随一吸一呼为1次,每次持续时间约25秒,连续30次。在清晨睡醒时、晚上入睡前各1遍。   该动作的要领是:“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即:平心静气,呼吸调匀,舌低上颚,口中生津。收提肛门,引气至脐;缓缓放松,随之咽津,引津至脐。日常练习时的关键在于:提肛要到位,吸气要至脐;屏气要持久,吐气要深长。本法的疗效与动作是否做到位有密切关系,一定不能急于求成,关键在于持之以恒。   传统提肛运动的深度呼吸,不仅作用于整个盆底,锻炼盆底肌肉群,更能运动整个腹腔、胸膈,使胸、腹压得到调整;其次,意念的运用,又使患者的精神状态、植物性神经功能得到调整,平心静气的心理状态,是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必须环境。   现代医学认为,提肛可预防和治疗痔疮,对痔疮有促进痊愈的效果,提肛是通过使肛门周围的肌肉及软组织一张一弛的运动(肛门外括约肌、肛提肌等肌群的收缩与舒张,可触动内括约肌收缩和舒张),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肛门括约肌功能,预防肛门松弛,增强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和肛门、直肠部位的抗病能力。通过临床实验,显示提肛运动对于女性的压力性尿失禁、子宫下垂、子宫切除后排尿功能的恢复、男性前列腺疾病等都有较好的疗效。        摘自《健康报》

妙不可言的提肛运动

【概要描述】    我国有关收缩肛门的保健方法,最早出现在马王堆出土的2300多年前的汉代古医书《天下至道谈》、《十问》等文献中,古称“翕州”,后又称为“撮谷道”,数千年来一直作为强身健体运动在民间流行。在我国明朝就已流行的“养生十六宜”中,提倡人们“谷道宜常撮”,又称“气宜常提”。这里的“谷道”即指肛门。中医学讲,中气宜升提,便是这个道理。
  最出名的例子便是乾隆皇帝。清宫医案记载乾隆晚年身体相当健康,87岁时还能外出狩猎,临终前不久尚能读书写字。医学专家认为,乾隆长寿的原因之一是他常年坚持提肛锻炼。这个动作是乾隆皇帝最得意的养生功法。我国传统医学中所说的“回春术”,就包括提肛运动这项内容,提肛运动不需要多长时间,但功效却很显著。
  具体的动作据明代冷谦《修龄要旨》所写:全身放松站立,双脚略弯曲(亦可采用端坐或平卧体位),调呼吸,聚口津,收腹提肛,缓缓吸气,吸气时收小腹、提肛,如忍大便状,屏气,同时以意念引提,升至脐腹;屏气至极,张口呼气,呼气时下落肛门,咽下口中津唾。一提一松伴随一吸一呼为1次,每次持续时间约25秒,连续30次。在清晨睡醒时、晚上入睡前各1遍。
  该动作的要领是:“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即:平心静气,呼吸调匀,舌低上颚,口中生津。收提肛门,引气至脐;缓缓放松,随之咽津,引津至脐。日常练习时的关键在于:提肛要到位,吸气要至脐;屏气要持久,吐气要深长。本法的疗效与动作是否做到位有密切关系,一定不能急于求成,关键在于持之以恒。
  传统提肛运动的深度呼吸,不仅作用于整个盆底,锻炼盆底肌肉群,更能运动整个腹腔、胸膈,使胸、腹压得到调整;其次,意念的运用,又使患者的精神状态、植物性神经功能得到调整,平心静气的心理状态,是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必须环境。
  现代医学认为,提肛可预防和治疗痔疮,对痔疮有促进痊愈的效果,提肛是通过使肛门周围的肌肉及软组织一张一弛的运动(肛门外括约肌、肛提肌等肌群的收缩与舒张,可触动内括约肌收缩和舒张),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肛门括约肌功能,预防肛门松弛,增强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和肛门、直肠部位的抗病能力。通过临床实验,显示提肛运动对于女性的压力性尿失禁、子宫下垂、子宫切除后排尿功能的恢复、男性前列腺疾病等都有较好的疗效。
  
    摘自《健康报》

  • 分类:健康中国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8-06-07 13:11
  • 访问量:
详情

    我国有关收缩肛门的保健方法,最早出现在马王堆出土的2300多年前的汉代古医书《天下至道谈》、《十问》等文献中,古称“翕州”,后又称为“撮谷道”,数千年来一直作为强身健体运动在民间流行。在我国明朝就已流行的“养生十六宜”中,提倡人们“谷道宜常撮”,又称“气宜常提”。这里的“谷道”即指肛门。中医学讲,中气宜升提,便是这个道理。
  最出名的例子便是乾隆皇帝。清宫医案记载乾隆晚年身体相当健康,87岁时还能外出狩猎,临终前不久尚能读书写字。医学专家认为,乾隆长寿的原因之一是他常年坚持提肛锻炼。这个动作是乾隆皇帝最得意的养生功法。我国传统医学中所说的“回春术”,就包括提肛运动这项内容,提肛运动不需要多长时间,但功效却很显著。
  具体的动作据明代冷谦《修龄要旨》所写:全身放松站立,双脚略弯曲(亦可采用端坐或平卧体位),调呼吸,聚口津,收腹提肛,缓缓吸气,吸气时收小腹、提肛,如忍大便状,屏气,同时以意念引提,升至脐腹;屏气至极,张口呼气,呼气时下落肛门,咽下口中津唾。一提一松伴随一吸一呼为1次,每次持续时间约25秒,连续30次。在清晨睡醒时、晚上入睡前各1遍。
  该动作的要领是:“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即:平心静气,呼吸调匀,舌低上颚,口中生津。收提肛门,引气至脐;缓缓放松,随之咽津,引津至脐。日常练习时的关键在于:提肛要到位,吸气要至脐;屏气要持久,吐气要深长。本法的疗效与动作是否做到位有密切关系,一定不能急于求成,关键在于持之以恒。
  传统提肛运动的深度呼吸,不仅作用于整个盆底,锻炼盆底肌肉群,更能运动整个腹腔、胸膈,使胸、腹压得到调整;其次,意念的运用,又使患者的精神状态、植物性神经功能得到调整,平心静气的心理状态,是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必须环境。
  现代医学认为,提肛可预防和治疗痔疮,对痔疮有促进痊愈的效果,提肛是通过使肛门周围的肌肉及软组织一张一弛的运动(肛门外括约肌、肛提肌等肌群的收缩与舒张,可触动内括约肌收缩和舒张),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肛门括约肌功能,预防肛门松弛,增强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和肛门、直肠部位的抗病能力。通过临床实验,显示提肛运动对于女性的压力性尿失禁、子宫下垂、子宫切除后排尿功能的恢复、男性前列腺疾病等都有较好的疗效。
  
    摘自《健康报》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版权所有:沈阳市肛肠医院  沈阳市胃肠肛门病医院  沈阳市中西医结合肛肠医院   医院主要职能:胃肠肛门病的诊治  
营商部门负责人和办公地点:院办  电话:024-31138866    
医院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北街9号   电话:024-31138848(工作日8:00-16:00),024-31138888(24小时)
院务公开投诉电话:024-31138888 024-31138856(24小时)
http://www.sygcyy.cn       辽ICP备14014321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沈阳